作为我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 板栗具有丰富的营养, 入口香甜软糯, 其鲜果含有67.50%的淀粉、11.96%的蛋白质以及3.15%的脂肪酸, 同时也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如维生素、铁、钙等, 能够起到保健身体的作用, 其在我国诸多出口产品中, 是创汇率非常高的一种。
但受多种原因的影响, 如品种杂、管理水平低, 导致板栗生产的产量不高、品种差, 效益低。为此, 笔者结合自身所学知识, 对板栗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展开了深入探索, 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
(1)土壤管理
新栗园每年都需要进行扩坑和重施基肥, 将中耕除草措施做好, 注意土壤松紧适宜;旱季为了保护水分不流失, 以铲草将术盘覆盖[4]。平地栗园在挂果前可间种一些其它作物, 如豆科、绿肥等, 压青拌一定数量的复合肥做重肥。为了方便保水保肥, 在坡地修筑梯田进行栽培, 逐年将梯面扩大, 形成外高内低的趁势。可适当将一些低矮草木种植于梯面和梯面之间, 有效保护水土。
(2)精细修剪
板栗树修剪分为两种, 即冬剪与夏剪, 前者进行于落叶后至第二年春季萌动前;后者则是在生长季节内进行抹芽、摘心、除雄与疏枝。
(3)配植授粉树
一般板栗通过自花授粉, 大多是结实率低, 很多空苞。所以, 需要人工培植授粉树, 确保异花授粉取得功效, 是保障结实率和产量很重要的一项措施。通常根据8~10∶1来进行分配授粉树。
(4)合理密植
一般苗株的距离是4m×4m或4m×5m, 培育密度是495株/hm2。其中矮化品种是3.5m×3.5m, 栽植密度在795株/hm2。通常种植深度在超过原土壤2~3cm最佳, 防止超过嫁接口。盛产期后确保要通过回缩管理树冠, 提高产量、质量。
(5)水分管理
板栗一般生长环境在山坡, 难以人工浇水, 只得依靠雨水, 而鉴于华北地带雨量丰富较多出现在7~8月, 时间短, 雨量足, 一般利用树下打鱼鳞坑的方式。这种坑相当于蓄水池。一改以往的下雨造成水土流失、肥料冲散情况, 变成如今的保水保土、蓄肥。打坑的操作步骤:坑根据品字形依次排列, 两坑侧边间隔25cm距离, 坑深保持在50cm, 上端大下端小, 坑埝要足够结实, 避免被雨水冲击崩溃, 从树干向外打坑, 一直打到树梢外1~5m。
(6)适时采收
栗树的采摘状态是, 全树30%的栗棚都呈现出黄色并自然开裂, 栗实是棕褐色, 与栗棚分离。一般运用的是拾栗法, 在收获前处理掉杂草, 早晚去拾捡脱落的果实, 对于难以操作拾栗法的, 要分阶段的击打成熟的栗棚。避免过早、一次性的打栗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