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综合频道《焦点访谈》栏目做了一期《藏粮于技,种地还要靠科技》的节目。里面讲到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在有了现代化科学化的种植方式,在有了大规模机械化的运用以后,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种植收益。看完之后不禁让我想起在我们老家,目前农业生产仍然还是依靠人力,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因为我们老家是山区,本来就山多地少,而且有限的耕地资源大都是梯田,交通不方便,机械根本无法走到田间地头,也没有办法采取大规模的种植。那么像我们这样的山区农村,未来的农业生产该如何调整和优化呢?
在平原地区,现在可以使用的机械很多。插秧的时候有专门的自动智能插秧机,收割的时候有专门的联合收割机。因为种植规模大,因为土地平整,这些机械使用起来都非常的方便。但是在我们山区,不管是插秧机也好,还是收割机也好,根本都没有办法应用。
在我老家农村,土地资源非常的有限。过去每家每户种的水稻最多也只能收个两三千斤,除了自家人一家的口粮之外,几乎没有多少剩余的粮食。玉米和小麦种植的规模也很小,一年能够收获1000多斤就算不错了。如果依靠这三大粮食种植,解决自己家里的温饱问题和吃饭问题,当然不在话下,但是要想依靠他们来发家致富,则完全没有可能。
所以最近这些年我们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特别多。因为在家里种地根本挣不到钱,只能选择出去打工来贴补家用,来改善家庭生活。所以我们看到在我们一个40多万人口的山区县,目前常住人口不到20万人,而且主要还是老年人,另外还有一些妇女和孩子。那么像我们这样的山区农村,如何解决现代化农业种植问题,如何提高机械化水平,如何解放劳动力?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水稻、玉米和小麦的三大主粮种植并不是我们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所以在未来的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方面,要依靠山地资源,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由于水田比较少,即使水稻产量再高,规模仍然很小。但是山里面的山地可以开垦出来,种植茶叶和高山蔬菜。而且我们当地是非常有名的蚕桑养殖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蚕的习惯,而主要的家庭收入也是依靠茶叶和养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依靠这种优势,因地制宜的继续扩大特色农业规模。
第二,整理土地减少抛荒
前面已经讲过,我们现在有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的土地大量处于抛荒状态。再加上山地大多是梯田,有很多地块都比较狭小,没有办法适应机械化作业。过去由于没有什么机械,依靠人工平整土地只能根据地形地势来稍微调整。但是现在有了大型的机械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挖土机,推土机,甚至其他的一些工具来将一些原有的地块进行整理,把能够连起来的地块适当的整合到一起,从而形成单块田地,较大规模或者较大面积,这样就有利于机械下田作业。而且土地重新平整之后,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益。
第三,研究适合山区作业的农用机械
截止到目前,我家唯一能够称得上是农用机械的,就是一台手扶式的犁田机。这还是因为现在农村养牛的比较少,没有牛来耕田。在我们村里面,大多数情况都是如此。插秧要依靠人力除草,也要依靠人力收割的时候还是通过人力来完成。在稻子收获之后脱粒,最多也是使用半年工班机械式的打谷机。因为很多大型的机械根本不适用于山区环境,所以要想山区农村也普遍运用机械,就必须重新研究适合山地地形的农业机械。这项工作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整体的应用范围还比较小,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四,积极宣传引导转变农民种植思路
山区农村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地方,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获取和应用比较少。并不是因为农民不愿意尝试,而是实在是压根就没有渠道获取这些新型的科学的种植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山区的相关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积极的进行宣传和引导,利用培训班和送知识到田间地头的模式,把外面的先进经验引进来,同时让农民去外面学习更先进的种植方法,积极的转变农民的种植思路,让他们从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转变到现在新型的科学的种植思路上来。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潮流。否则,说一句杞人忧天的话。如果不让山区农民转变种植思路,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发展,未来山区农业将无路可走。
相对于平原地区或者是大规模示范种植区域来说,山区农村的劳动生产力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仍然十分低下。这一点即使我不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现在仍然在山区农村种地的农民,他们的劳作模式仍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日挥汗如雨辛苦劳作。
在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能力予以抗衡。就像现在这一段时间,我们老家一直在下雨,很多山体出现了明显的滑坡。山上的洪水将不少茶园、桑园和水田都冲毁了,农民对此根本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到洪水退了之后,再用肩挑背扛的模式把这些淤泥清理出来,重新再种植上桑树茶树。而对于那些已经插了秧的水田来说,今年就没有办法再有收成了,毁了也就只能毁了。
因为现在已经过了插秧的季节,而我们当地气温又比较低,根本没有办法栽二季稻。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农村的道路交通网络更加健全,如果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更高。即使在遇到洪水灾难的时候,也可以更快的利用农业机械来恢复生产。这对农民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
总的来说,山区农村要想提高机械化的水平,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种植,要想真正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