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茭白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茭白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产于江南地区,属于水生蔬菜,但是它的产量却远远高于其他的蔬菜。在南方地区,很多农民把它当做经济作物来种植,在生长较好的情况下,通常每亩约收获1500kg。那么,茭白的种植技术有哪些呢?
1.种植时间
南部地区的双季茭白通常在11月至4月底之前种植,或者在6月至8月种植,但只能在秋季收获,最迟在4月底或8月种植。单季茭白一般在春季栽培,在秋季8月份收获。
2.种苗选择
通过分株法繁殖繁殖,幼苗的质量直接影响茭白的产量和质量。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和数量的差异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不同,往往导致植株退化,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应每年严格选择植物种苗。
3.种植密度
在种植前留下10厘米,切掉细苗床地上的枯叶,挖出播种的墩,捡起坚硬的老茎,取一根生根的老茎。种植密度为1米宽,窄线为0.8米,植物间距为0.6米,每英亩约1400墩。种植深度优选在旧茎的白色部分,即原始深度。
4.适时追肥
在南部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应该尽早,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结合水层管理,它能有效的促进早期分蘖,控制晚期无效分蘖,并提高产量和质量。茭白生长期长,植物高,肥料量也大。除了施用基肥外,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追肥。
除此之外,茭白耘田还要定期除去杂草,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来说除草在田间一共进行2到3次,当植物开始变绿时第一次进行,然后每15天进行一次。
五、培育茭白有哪些注意事项
幼苗定植
3月中旬以后,气温迅速上升,棚内的茭白植物迅速增长。在3月底之前,幼苗定植,除去瘦小幼苗和弱幼苗。当去除幼苗时,定植可以与田间除草相结合,以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同时,根部被压在桥墩的根部,以分散分蘖并改善营养状况。
加强肥水管理
在施用基肥和苗肥的前提下,4月上旬固定苗后应及时施用强秆肥,每亩施用30kg进口复合肥。4月下旬,当30%的植物孕茭时,叶子的颜色很嫩,一般来说,每亩施用20-30千克复合肥,以确保茭白日后所需的营养。在3月和4月,主要是灌溉,并建立了一定的水层。4月下旬孕茭后,将水层加深至约15厘米,以提高茭白质量。
防止化学肥料和农药烧苗
在密封大棚覆盖顶棚之后,棚内不允许使用碳氨,尿素或其他挥发性肥料和任何化学除草剂。只使用适量的优质三元复合肥来防止其他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烧苗,使用优质三元复合肥后,还需要在温室两侧通风2-3天以上。
防止高温灼伤
3月上旬后,应经常打开两端门膜进行通风,在晚上,温度仍然需要密封并保持温暖。当晴天温度达到17-18°C时,膜内温度达到32-33°C,有必要揭开温室两端的膜进行通风,这也有利于通风和幼苗健康。在晴天温度达到20°C及以上时,应及时揭掉部份或全部裙膜,将温室内的最高温度调节至不超过35°C,以防止高温灼伤。
防止冻结
3月底之后,温度变化仍然更加剧烈,大棚两侧有两个膜,两侧的裙边都要调整。通常可以在4月中旬之后去除所有薄膜,如果整个薄膜过早地被移除,茭白将被冷空气损坏,并且产茭将被延迟。
二、双季茭栽培技术
整理田地
整理田地,施用足够的基肥,双季茭适合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水源方便,也适合在冷浸田、深泥田和浅湖池中生长。冬季旱地在种植前15天整理田地,并在种植前2天再整1,冬季浸种场可在种植前2-3天耕整。耕作前,应施基肥,每亩化粪熟猪粪2000千克,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50千克,氯化钾15千克,如N、P、K各15%三元复合肥只需使用50公斤。无论是使用单元素肥料还是复合肥料,都要加入1千克硫酸锌。
合理密植
种植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将种墩挖起来,用刀从底部挖成小墩。每个小墩留下2-3棵幼苗,最好在下午栽种。株距为70厘米,行距为85厘米,种植深度为3-4厘米。
加强管理
茭白种植后,应该是浅水勤灌,日排夜灌,以便返青分蘖。7天后,每亩施用尿素4千克,氯化钾2千克,7-8天后施用相同量的肥料。当平均苗数达到30时,田地中的水量为10厘米。由于种植密度低,在田地中间很容易除草,这样有利于田间通风,促进孕茭。
除此之外,茭肩露白时要及时采收。在冬天看到霜冻后,地面上的叶片应该被烧毁或切断。在第二年的春天,应适当地去除繁密幼苗以促进收获。
三、反季节栽培茭白技术
整地育苗
选择土壤疏松和肥沃的田地,在栽种之前,应该准备好土地,并且应该使用粪便3500-4000公斤作为基肥。在翻耕时均匀搅拌。各列距离l.2米栽植,种植距离为13×13cm,每亩种植32500株茭白苗,并用竹片搭拱形支架覆盖,膜片关闭并加热以培育幼苗。
苗木管理
种植7天后,当膜内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必须对膜进行通风以防止烧苗,并且应将通风至傍晚,并在其他时间覆盖薄膜以促进茭白生长。
反季节栽培茭白技术
及时追肥
幼苗龄30天后,幼苗高度为20-25cm,开始定植。如果温度会降低,就要推迟定植,否则会影响正常的发根。最好尽量多使用土壤,以减少根部的机械损伤。结合整地,每亩追肥施用75千克碳酸铵,以及5千克过钙。
水位管理
在定植的茭白幼苗的水位保持在约15-20cm。存活后,保持10cm水层。孕茭后,水加深到l6-23厘米,收获1-2次后,深度增加到30-35厘米,使整个茭白下沉到水下。当茭白到达分蘖的顶峰时,必须首先填充田地然后倒入深水来控制幼苗。
反季节栽培茭白技术
除此之外,当茭白尖端上的白心弯曲时,可以收获它。双季茭收获期为4月上旬至6月上旬,秋收期一般为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应每3-4天采收一次。
四、病虫害对茭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茭白这一保健食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所以茭白的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茭白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有锈病、稻瘟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和小菌核病。
1.锈病
锈病发生在叶片的前部和后部以及叶鞘上,并且边缘表皮的残留是明显的。冬孢子在生长后期形成,由灰色至黑色,长条状不裸露。
2.稻瘟病
叶开始形成条状或梭形斑块,然后整个叶片被烧焦。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茭白水田的叶子都被烧毁。
3.纹枯病
纹枯病最有可能发生在分蘖盛期至孕茭期。在疾病开始时,叶鞘上出现水染的深绿色椭圆形病变,然后扩展成云状病变。当疾病严重时,茭白叶子枯死,茭白肉干瘪。
4.胡麻叶斑病
在叶片感染胡麻叶斑病开始的早期是一个大的褐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梭形,浅棕色至深棕色,黄褐色至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或淡黄色的光晕。在后期,病变可以相互愈合并成块状枯死。
5.小菌核病
小菌核病出现在茭白生长后期的叶鞘上,主要是腐生菌或寄生虫,其破坏叶鞘并导致水染色变色,形成明显病变后,呈黄色,并在鞘中生长大量小菌核。
疾病预防
上述疾病主要是由高温和高湿引起的,防治方法有消除细菌的来源、种植无病品种、冬季烧墩消除病叶、更换田地、增加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量、减少中后期氮肥、合理密植、早期浅灌、中期适当搁田等,只有掌握疾病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才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棚
五、茭白的食用禁忌
茭白营养价值很高,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但是热量低,对预防肠癌、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清热解毒有很好的功效。但不是所有的食材都能和茭白一起搭配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食用茭白。
茭白和蜂蜜是寒性食材,一起吃可能会导致老病复发。
茭白含有大量的草酸,豆腐含有更多的氯化镁和硫酸钙,当两者一起食用时,会产生难以溶解的草酸钙,它不仅没有达到补充钙的目的,而且还会导致钙的流失,甚至会沉积形成结石,危害健康。
禁忌人群
1.因为茭白中含有的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难以溶解,所以阳痿、遗精、脾虚、胃寒、肾病、尿路结石和腹泻患者不能食用。
2.茭白属寒性食材,可能导致老病复发,因此胃肠不好、疮疡化脓患者不宜进食,以免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服用磺胺类药物的人
茭白是一种酸性食物,磺胺类药物往往在酸性环境中形成晶体并损害肾脏,所以在服药期间不要摄入茭白。
除了以上人群不要食用茭白之外,其余的人均可食用。因为茭白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它营养价值高,易被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