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金铁锁覆膜栽培技术
金铁锁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 又称昆明沙参、独钉子、土人参、金丝矮陀陀等,为石竹科金铁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长期以来,金铁锁主要依赖采挖野生资源。因过度采挖、生境破坏以及自然繁殖力差等因素,金铁锁野生资源数量急剧下降。金铁锁已被列入 《中国植物红皮书》,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开展金铁锁引种驯化栽培,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是保护金铁锁野生资源,保证药材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采用种子直播、露地育苗移栽等栽培方式,金铁锁人工种植发展较快,但生产中普遍存在杂草难以防治,干旱影响出苗率等问题,亟待解决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增加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促进作物干物质积累,对提高山区、干旱地区的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黑色地膜与白色地膜覆盖比较,透光率低,可显著降低覆膜后高温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更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目前,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应用到桔梗、轮叶党参、山药等中药材生产中,其增产、除草效果明显。为探索金铁锁黑色地膜覆盖栽培的可行性,笔者进行了栽培试验,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地和整地
金铁锁为多年生宿根匍匐草本植物,主根发达,可生长至土壤内 40~50 cm。野生金铁锁主要分布在向阳山坡、岩缝等地,喜光、耐冷、耐旱。因此,人工栽培金铁锁时,应选择海拔 1 600~2 500m、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的向阳坡地。土壤类型以富含有机质、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宜,忌黏性土、窑泥土和水淹地块,土壤积水易造成金铁锁根部腐烂。
整地前,清除前茬作物的残留物。选择晴天进行土壤深翻,翻耕深度在 30 cm 以上。暴晒 1 个月后,进行土壤细化,细化土壤直径小于 3 cm。按墒宽 120 cm、高 25~30 cm,沟宽 30~40 cm 的规格理墒。根据地块,每隔 15 m 开 1 条横向排水沟。理好墒后,在墒面撒施农家肥 30 t/hm 2 和普钙 750 kg/hm 2 ,然后与表层 10 cm 的土壤拌匀后平整,不可出现高低不平现象。
2 覆膜
采用厚度 0.08 mm、宽 1.2 m 的黑色地膜,平铺于墒面,但不覆盖墒的侧面,防止土壤积水而引起栽培后期金铁锁根部腐烂。覆膜后,膜上应均匀撒施 1层厚 1~2 cm 的细土。
3 播种
金铁锁最佳播种期为 3-5 月。播种时按金铁锁种子与有机肥1 ∶100 拌均匀。按株行距 10 cm × 10 cm标准,小锄头在黑色膜上挖穴,穴深 2 cm,每穴放入种子 6~8 粒,播种量为 30 kg/hm 2 。播种完成后,用松叶或遮阳率 90%的遮阳网进行覆盖,保证其中苗率。
4 田间管理
4.1 水分管理
金铁锁出苗期间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应保持表土潮湿。黑色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保水保墒作用。盖膜有效保持了土壤水分,减少了浇水次数,促进了金铁锁根系的生长,提高了金铁锁的出苗率。播种后约20 d,金铁锁开始出苗。当金铁锁生长出 3~4 对新叶后,可适当减少浇水的次数,生长至中后期需控制水分,防止因水分过多而引起的根部腐烂。金铁锁忌涝、忌积水,应及时清理排水沟,保持排水畅通,防止雨季发生涝害。
4.2 施肥管理
金铁锁虽然比较耐贫瘠,但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药材产量,遵循“基肥为主,适量追肥”的原则。金铁锁出苗后 30 d,浇施稀释 200 倍的复合肥 (15∶15∶15) 150 kg/hm 2 ,浇施后需用清水清洗叶面。25~30 d 后可进行第 2 次施肥,浇施稀释 200 倍的磷酸二氢钾 120 kg/hm 2 和硫酸钾 75 kg/hm 2 。间隔 30 d 后可进行第 3 次施肥,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及方法同第 2次。在金铁锁整个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少施氮肥。施肥时需选择晴天清晨或阴天,禁止在高温下进行以免产生肥害。
4.3 田间除草
通过黑色膜覆盖,除挖穴处,在金铁锁植株周围长出杂草外,其它盖膜墒面均未生长出杂草。金铁锁出苗后,杂草高度不超过 5 cm 时,即可进行第 1 次除草。除草时,需防止拔除杂草时损伤金铁锁幼苗根部。除草后需浇透水 1 次。在金铁锁整个生长期内都应该对杂草进行人工拔除,防止杂草与金铁锁争夺养分。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节约人工除草投入约 50%。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1 地老虎
以幼虫危害金铁锁的根茎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严重时造成幼株死亡。清除田间杂草,消灭虫卵;利用地老虎成虫对糖醋、黑光的趋性,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在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杀;幼虫期,可用高效氯氰菊酯 800 倍液或用敌杀死 800 倍液进行喷施。
5.2 蛴螬
幼虫危害金铁锁的根部,使寄主生长衰弱,降低产量和质量。清除田间杂草,消灭越冬虫卵,发病时,可用 40%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或 80%敌百虫可溶性粉 800 倍液灌根。
5.3 根腐病
此病害主要危害金铁锁根部和根茎部,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良时,易发病。发病初期在根尖形成水渍状浅褐色坏死斑,随着病情发展植株叶片由外向内褪绿变黄,后呈黄褐色萎蔫坏死,最后全株枯萎变黄死亡。栽培过程中,应保持排水通畅,发病时,及时清除病株,可用 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用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施或浇施,7~10 d 喷 1 次,共防治 2~3 次。
5.4 茎基腐病
此病害主要侵害金铁锁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水渍状,逐步变成黄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坏死斑,迅速向各个方向发展使茎基和嫩茎腐烂。可用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喷施,7~10 d 防治 1 次。
6 采收
金铁锁播种栽培 2 年后即可采收。秋末冬初,待金铁锁地上部分杆茎枯萎时,及时除去地上的枯枝、茎叶,选择在晴天顺着墒面挖取根茎,除去根部泥土、用清水洗干净后及时刮皮,最后晒干或烘干即可作为药材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