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竹苗
母竹苗是按优质种苗的要求直接从竹园的母竹丛选取竹子而留用的种苗。即在苗圃中将成丛的竹子分成若干单株并移植于苗床内,继续培育成竹苗。
母竹的选择,以竹叶已完全展开的竹丛中的幼龄者为佳,应在定植后4~6年生的竹丛中选择,要选生长健壮、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秆基芽眼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竹秆1~2年生,长势良好的幼龄竹为母竹。母竹最好选择竹笋中期出土,胸径6~7厘米,根茎两侧有竹笋目4~6个,须根和支根发达的竹子。一般这些竹秆生长在竹丛边缘,秆基入土较深,芽眼和根系发育较好,离母株较远,挖掘方便。选择的母竹,要注意大小适中。采用母竹苗做种苗,竹子较大,成活率高,但挖掘、搬运、裁植不方便,生产成本高。
竹丛中期出笋数量多,笋体健壮,生活力强,如选留早期出土的竹笋为母竹,则因消耗竹丛大量养分,影响当年竹笋产量;末期的竹笋长成的竹子质量较差,而且到冬季时竹梢部分尚未老化,易遭冻害,也不宜选为母竹;3年生以上的竹秆,残留下来的秆基芽眼多半老化,失去萌发能力,根系衰退,不宜留为母竹。幼竹、老竹不能选为母竹苗。幼竹与老竹的鉴别方法为:竹丛的竹叶尚未完全展开者为幼竹;从竹秆色泽上看,凡全秆被有白粉者为幼竹,竹秆节间中部白粉淡薄或脱落者年龄较大,节下边无白粉而仍呈绿色者为2年生竹,白粉全脱落者或呈黄色者为老竹。
(二)母竹苗培育方法
母竹苗 培育是利用竹丛中的母竹作为苗种而培育的优质种苗。母竹苗培育方法也称移栽母竹法。甜竹笋的笋芽着生在母竹秆基两侧,母竹移栽后具有早生快发的优势。母竹的秆基与比秆基老1~2年的植株相连,新竹互生枝伸展方向与其相连老竹枝条伸展方向正好垂直,而新竹秆梢倾向于老竹外侧,但有时因风向关系难以辨明。
1.挖掘母竹
母竹选择后,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将选留的母竹,去掉母竹的尾部,保留母竹1/3的枝叶,然后挖掘母竹。挖掘母竹的时间可选在春季清明前后1周内,竹秆基部的侧芽开始萌发时进行。先在选定的母竹外围距离母竹25~30厘米的地方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深挖,避免损伤秆基芽眼,同时注意保留竹的须根,在靠近老竹的一侧,找到种竹秆与老竹秆基的连接点,用锄头从种竹的秆柄处切断,切口要平,不可撕裂秆柄。不伤秆柄和秆基,否则易引起腐烂。为保护母竹秆基两侧的芽,要挖至母竹自倒为止。一般甜竹笋的竹种的秆茎较长,竹秆较粗,可实行单株挖蔸,挖掘母竹时应注意保护秆基与根系,多带些泥土。
对挖出来的母竹,轻轻去掉部分泥土,截去竹子的尾部,切口呈斜面,切口应在节的下端,以便在母竹上端留有1个竹秆节间,供定植后盛水,促进新竹成活,特别是遇干旱天气,这样做更为有利,而且定植后不易被风吹摇动。挖掘的母竹短距离搬运,无需包装,但应防止茎上的芽和根茎受伤,以及泥土脱落。在搬运时竹秆宜直立,如将秆部放置肩背上扛母竹,易使竹子的根蔸受伤,泥土脱落。远程运输时,母竹必须用草包等把竹蔸包扎。母竹包扎或湿润根部,防止根系干燥,运到定植园后注意遮荫,保湿与催根5~7天,待新的白根长出时,才进行定植,这样可提高母竹苗成活率。
2.栽植母竹
甜竹笋的竹种多属于浅根系,缺乏由胚根发育的主根,对土壤及地势的要求,栽植母竹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条件较好且湿润的沙质壤土作为苗圃。定植时竹秆与地面成45°~60°的倾斜,竹秆向东南或南,坡地以向上坡为宜,平地倾向多为与母竹同一方向。母竹栽植的株距一般为50厘米,栽植深度以原来挖掘母竹的生长深度为标准,在干旱地栽植可深种5~10厘米。母竹秆基切口须向下,并使切口与土壤密切结合,以便吸收水分与养分。秆基的笋芽朝向两侧,便于出土,沿着母竹苗秆基周围填入松土,先从周围将土压紧,然后再盖上3~5厘米泥土即可。
(三)竹苗分株再育苗法
竹苗分株再育苗法适用于所有丛生竹种。在苗圃中选择1年生以上、木质化程度较高的竹丛作为分株母竹丛,选择这样的竹种,能提高成苗速度和成活率。育苗操作是在距离竹丛20厘米的竹蔸周围开始挖掘母竹丛.挖起竹蔸后,去掉部分泥土,再一株一株分开,修剪掉大,部分枝叶,注意保护根系,用稀泥浆蘸根。移栽时按株距20~30厘米,行距30~40厘米开沟定植,或栽植到营养袋中,保证苗正根舒,定植后要及时浇灌定根水。这种方法1年可分株4次,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以3~7月份为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