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潍坊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清水泊农场里,水稻种植负责人马伟锋如往常一样,穿着胶鞋,弯着腰在水稻田里查看水稻长势。他还用手指沾了沾稻田里的灌溉水,放入口中尝了尝。
马伟锋查看水稻长势。
“这灌溉水不咸,不需要浇水淡化。”马伟锋说,水稻长得好,灌溉水是关键,也是最珍惜的。种植水稻多年的他,已经总结出一套用水、节水的经验。
存放灌溉水的沟渠。
看着眼前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马伟锋回想起这片土地的原貌。“当时,这片地是盐碱地,连树都种不活,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马伟锋说,2014年,他所在的农场承包了这片土地,面积共500多亩。当时,他们请来农业专家检测土壤,得出结论却是不适宜种植作物。
即便如此,马伟锋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经过多番考量设想后,决定在这片盐碱地上试种植水稻。
“我们选种的是‘南粳9108’,这个水稻品种为优质食味品种,用来熬粥味道很香。”马伟锋说。
生长旺盛的水稻。
种植水稻的前提,需要有够用的灌溉水。为保障灌溉水供应,马伟锋打了3口深度300米的水井。
自盐碱地里种下水稻后,在浇水、除草、施肥等管理上马伟锋格外认真。他还住到了稻田旁边,方便能随时查看水稻长势,观察有无发生病情。
“浇水,是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的,浇水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水盖住水稻根系就行。”马伟锋说。
虽然有深水井作为供水保障,但为了节约种植成本,农场在500多亩地中,拿出300亩地挖了沟渠,用来存放收集的灌溉水,其余200多亩分成小块地种植水稻。“夏季雨水多,只要一下雨,我就会把附近的积水引入沟渠里保存。”马伟锋说,这让他养成每天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相对于寿光本地的天气预报,他更关注于与农场相近的东营市降雨系数。
盐碱地里的稻田风景画。
如今,再看这片盐碱地,绿油油且生长茁壮的稻田,水池中荷花荷叶随风摇曳,水面还有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别样稻田风景画。
“水稻从4月份开始种,一年种一季,到10月底就能收获了。”马伟锋说,这些年,他们的水稻亩产基本稳定在1200斤左右。去年,水稻加工成大米后,一斤能卖到4元钱。
盐碱地里种植水稻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其他人前来学习经验。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寇家坞村村民王琪,在去年春天找到马伟锋,向其提出尝试种植水稻的想法。
“之前,我那片地是个大土坑,复垦之后想种植农作物,没想到土壤盐碱性高,尝试种过小麦、高粱,但屡试屡败。”王琪说,为了不让土地闲置,他又种上了水稻。现今,60亩地的水稻长势很好,让盐碱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婷 通讯员 王浩宇